10月1日,在南海區九江鎮的百社千桌萬人龍船飯活動上,《九江傳統龍舟文化活動指南 總則》和《九江傳統龍舟文化活動指南 龍船飯》兩項團體標準正式發布,這是全國首次發布龍舟文化活動標準,對傳統龍舟文化活動、儀式和龍船飯制作做出了規范性指引,為我國傳統龍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驗支撐。
作為中國首個“龍舟名鎮”,九江的龍舟文化源于當地人依水而生、逐水而興的生產生活模式。目前,九江鎮共有大小龍舟600多艘,涵蓋了龍虱(一人龍)、五人龍舟、標準龍舟和傳統龍舟等多種類型,是南海區擁有龍舟數量最多的鎮。2007年,九江傳統龍舟被列入區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2012年,賽龍舟(九江傳統龍舟)被列入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。龍船飯是傳統龍舟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環,不僅承載著村落間的兄弟情誼,更是一個文化傳承的平臺。
為更好地弘揚和傳承龍舟文化,打造南海區特有的文化旅游品牌,增強區域文化影響力和凝聚力,南海區市場監管局、九江市場監管所指導九江鎮龍舟協會等單位,成功主導制定《九江傳統龍舟文化活動指南 總則》團體標準和《九江傳統龍舟文化活動指南 龍船飯》團體標準。其中,《九江傳統龍舟文化活動指南 總則》團體標準對龍船文化活動各個環節進行了詳細的規范和介紹,包括起龍、采青、投龍位、阿契文化、吃龍船飯、龍船會、龍船競渡、龍船出海、坳龍等。其中,明確了九江傳統龍舟最主要的活動環節——龍船會的游龍、賽龍、彩龍三類活動形式;龍船會后舉行的“龍船出?!眱x式需遵守“兵分三路”的規定,對觀音廟祭拜、繞島慶賀、穿龍門等具體路線也進行了詳細說明?!毒沤瓊鹘y龍舟文化活動指南 龍船飯》團體標準,對九江龍船飯的分類、場所要求、原料采購、食品加工過程、上菜等均進行了詳細規范,并列出了13道由九江龍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九江名廚等共同研究、探討和實踐后,最終確定的龍船飯菜品,如寓意“?;~塘”的冬瓜肉茸羹、寓意“年連有余”的姜蔥頭菜燜大頭、寓意“獨占鰲頭”的五味鵝、寓意“一招取勝”的九江煎釀辣椒等等。
標準的發布,標志著九江傳統龍舟步入標準化新階段,對于擦亮九江乃至南海區傳統龍舟文化IP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。